南方網訊(全媒體/記者傅鵬)日前,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首次公布廣東省2018年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工作情況,全省開局良好,16個地市和51個單位獲“好”等次。其中,廣州頗為亮眼,在綜合評價為“好”等次的同時,其考核成績更在珠三角片區地市排第一名。
廣州并非“農業大市”,緣何在鄉村振興工作上領跑珠三角?
據廣州市委鄉村振興辦相關負責人介紹,廣州努力在全省鄉村振興中當好示范和表率,去年通過建立健全政策體系、狠抓人居環境整治、發展富民興村產業等舉措,多管齊下取得了階段性成效。
今年以來,廣州以更高標準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如召開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現場會、出臺了《關于對標三年取得重大進展硬任務高質量推動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》等,各項工作有序推進。上半年,廣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1元,同比增長10.3%,高于城市居民增速1.8個百分點。廣州正繼續探索一條具有廣州特色的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。
富民興村??引資引智激活鄉村經濟
此次考核,組織領導、政策制定、產業振興等8個方面29項指標成為2018年度地市考核的主要參照。鄉村振興保障力度明顯加大、富民興村產業提速發展等也成為全省鄉村振興新動向。
去年,廣州公布了《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》。作為廣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綱領性文件,其提出努力在全省鄉村振興中當好示范和表率,走出一條具有廣州特色的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。
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。去年,廣州加快發展富民興村產業,制定扶持現代農業園建設辦法,積極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,謀劃共建粵港澳大灣區“菜籃子”,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。
目前,這些舉措紛紛“落地開花”,取得一定成果。如去年籌劃的粵港澳大灣區“菜籃子”于今年5月啟動,該平臺將于2020年上半年建成運營,以供港澳質量安全標準為標桿,以“綠色食品”為質量發展方向,打造食得放心、買得歡心的“菜籃子”平臺。
吸引社會各界的加入成為廣州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重要動力。如去年廣州啟動了“千企幫千村”工程,首批就吸引了1277家企業參與。截至目前,廣州已有577家企業與540條行政村建立結對幫扶關系。
引資引智下,鄉村經濟正被激活。一顆顆優質番石榴帶動了增城區光輝村的農業產業化,一杯杯蓮麻酒推動了從化區蓮麻村村民致富,在社會力量的參與下,這樣的案例將在廣州更多的鄉村出現。
目前,廣州7個農業產業園被列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,7個村評定為市級“一村一品”專業村,28個村納入重點培育對象,擁有有效期內農業類省名牌產品163個,位居全省首位。此外,184個鄉村振興項目納入市“攻城拔寨”重點項目,計劃投資額136.8億元,上半年已完成投資103.36億元,進度為75.6%。
今年,廣州再接再厲,為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,促進“千企幫千村”工程更具合作共贏性和可持續性,廣州近期公布了首批173個鄉村振興合作項目,事無巨細的項目介紹方便了企業按圖索驥,為廣州鄉村振興工作注入來自社會各界的“活水”。
留住鄉愁??82.78%的行政村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
從化慢享康養休閑游、南沙水鄉生態游、增城綠道鄉韻游……近日,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示首批“廣東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”名單,廣州就有8條“明星路線”赫然在列,各條有鄉愁的美麗鄉村成為各條線路的最大看點。
近年來,位于番禺區大龍街的新水坑村轉型為環境整潔、有鄉愁的示范村。對此,該村支部書記陳偉文表示,此前盡管村民收入不斷提升,但由于環境惡劣、居住條件差等原因,富裕起來的村民并沒有真正感覺到幸福。
為讓村民感覺到真正的幸福,廣州在發展富民興村產業的同時,也一直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治理工作。去年統籌制定的廣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“1+2+N”文件中,廣州專門出臺了《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三年行動計劃(2018-2020年)》,規劃了七個涉農區三年內達到省定干凈整潔村、美麗宜居村及特色精品村的實施路徑和時間表。
此次考核透露的一大新動向是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初見成效。早在去年,廣州就超額完成了2018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標任務。最新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6月底,廣州82.78%的行政村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,44.49%的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,13條行政村達到特色精品村標準。
2018年鄉村振興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后,廣州市委鄉村振興辦相關負責人表示,下一步,廣州將緊扣“三年取得重大進展”階段性目標,對標江浙等先進地區,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聚焦“五大振興”,實施“五個美麗”行動,加強城鄉融合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建設,努力繼續在全省鄉村振興工作中當好示范和表率。